不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日期:2024-09-02 字号:

DOI
10.19817/j.cnki.issn1006-3536.2024.08.046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优异的性能,如机械强度、导电性、热导率等,引起了人们对纳米材料的广泛关注。21世纪以来,随着纳米科技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使得纳米材料在多个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可以用来制造药物,以改善生物利用率、降低用药剂量、提高药效,还可以用于癌症治疗、细胞影像学等;可以用于制造高效、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光合成墙、节能建筑材料;可以制造出比例尺小、性能优异的材料,如超强材料、超疏水材料;可以用来制造微小的电子元件,如纳米线、纳米管等。总之,纳米材料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可应用于更多领域,体现出更多的优异性能。目前,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溅射、激光烧蚀法、水热法、气相沉积法、共沉淀法、生物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具体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1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1 高温固相法


高温固相法制备纳米材料的机理是通过高温下氧化物与相应金属盐或氧化物在空气或某种气氛条件下进行反应,并逐渐形成金属氧化物混合物。根据原料种类和反应条件,可以制备出不同成分和形态的化合物。通过改变原料、反应时间和反应条件等实验参数,可调节材料的结构、应力状态和性能,使其更好地适应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但是,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纳米材料,往往会使加工时间和高温反应时间相对较长,且固相反应过程中能耗较大。如何在高温固相法中适当降低能耗,将是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望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高温固相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实现对纳米材料性能的精确调控;进一步探索新的原料组合和反应条件,寻找更高效、可控性更强的制备方法;进一步探究高温固相法与其他制备方法相结合,如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等,从而实现多功能纳米材料的一体化制备。探索高温固相法在合成新型纳米材料中的应用,例如高温超导材料、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等。开发节能高效的热处理工艺,减少高温固相法在合成纳米材料过程中的能耗和环境污染。将高温固相法与现代自动化、计算机控制技术相结合,提高制备精度和效率,实现纳米材料生产的智能化。


1.2 水热法


水热法是利用高压、高温条件下的水溶液系统中反应分解或转化,制备出高品质材料的一种绿色、环保、易于操作的方法。水热法多用于制备氧化物、纳米材料、陶瓷、玻璃及其他无机材料。具体步骤为将原料和溶剂混合,放入高压釜中,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加热反应,反应后可得到纳米材料。水热法的优点是能够在数小时内完成反应过程,比起传统的干燥煅烧法节省时间和成本;水热法中蒸发器保证了水相中溶解度的饱和,能够缩小产物粒子大小和增加稀土材料制备的比表面积,增强反应速度和产物纯度。


与传统的干燥煅烧法相比,水热法采用水作为溶剂,反应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多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此外,使用水相反应还能增加对原材料的利用率。但是,水热法需要耐压反应釜等高成本设备,对反应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等实验条件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未来,还需要解决水热法在规模化生产中的技术障碍,如提高合成速率和降低成本,以适应工业应用需求。将水热法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自组装、化学修饰和生物技术,创造新型的纳米材料和器件。水热法因其独特的合成环境和可控性而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预计在未来将继续扩展其在能源、电子、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随着新材料和新应用的不断涌现,水热法的研究和应用将持续活跃。


1.3 微波水热法


微波水热法是一种高效、快速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其机理主要是基于微波能量对反应溶液中的各种物质产生剧烈的振动,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和效率,促进纳米材料的成核生长。由于微波能量具有非常高的穿透力,所以其对材料反应的加速作用非常明显,反应时间通常只需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这种快速的反应速率可以大大增加产物的数量,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未来,微波水热法还需进一步优化合成参数,如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和溶剂体系,以提高纳米材料的质量和产率。研究和开发更环保的溶剂和添加剂,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实现纳米材料的绿色合成。探索微波水热法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纳米材料中的应用,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成本和规模化问题。将微波水热法与其他合成技术相结合,实现纳米材料的多功能集成,如同时实现磁性和光学性质,扩大其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范围。随着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微波水热法作为一种高效的制备方法将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而且,该方法可与其他制备技术相互融合,以达到材料高效利用和绿色环保的目的。


1.4 溶剂热法


溶剂热法主要机理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参数来控制纳米材料的尺寸和形状。溶剂热法制备的纳米材料质量高、稳定性好、纯度高,且可以控制其形貌和尺寸,而且制备过程简单、易于控制,适用于大面积制备,也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制备。溶剂热法可以制备各种纳米材料,如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


溶剂热法区别于水热法主要在于两者的制备条件和机制不同。溶剂热法需要在有机溶剂环境下进行,需要高温高压条件,通常要在反应釜内进行,形成液相或者气相的团簇,进而形成纳米材料,故设备成本较高。而且,制备过程中对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参数的控制较为苛刻,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术支持。未来,还需开发新的溶剂体系和合成路径,以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纳米材料。通过调控合成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溶剂种类和添加剂,优化纳米材料的性能。研发和使用环境友好型溶剂替代有毒或有害溶剂,减少溶剂热法的环境影响。研究如何将溶剂热法从实验室规模扩展到工业生产规模,解决规模化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1.5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将溶胶转变成凝胶的一种化学制备方法,通过溶胶凝胶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均匀材料,如氧化物、非晶体材料、玻璃等。具体步骤是将金属有机物、无机盐等化学药品加入到溶剂中,形成均质混合溶胶,然后使溶胶在低温下与沉淀剂接触形成凝胶,最后凝胶脱水可制得凝胶材料。溶胶-凝胶法的优点是能够制备出非常精细的纳米材料,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原料的种类、浓度、pH等参数,精确调节产物的粒径和形貌,优化材料的结构和性质;相较于传统方法(如煅烧和离子交换等)节省能源;适用于制备各种不同形状的纳米材料,包括涂层、薄膜、多孔材料等。然而,溶胶-凝胶法的制备周期长,且制备工艺较为复杂,无法很好地满足实际生产和应用中的紧急需求,往往需要严格的活性剂和实验参数等相对难易控制的因素干扰;需要特定的实验设备,实验成本相对较高,容易出现因设备不同而影响材料质量的问题,故增加了制备成本和不确定性。


未来需要开发更为精细的控制手段,实现对纳米材料尺寸、形状和组成的精确调控,以适应不同医疗应用的需求。研究和开发使用环境友好溶剂和非有害添加剂的溶胶-凝胶法,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解决溶胶-凝胶法在规模化生产中的技术挑战,如批次一致性、成本效益分析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市场需求。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需求的日益增长,溶胶-凝胶法在制备纳米医疗材料方面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预计将在未来医疗健康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1.6 电沉积法


电沉积法是指将电解质中金属离子沉积在电极表面的一种制备材料方法。电沉积过程一般包括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通过外界电压或电流使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极表面沉积的物理化学过程。沉积金属离子的化学反应是由电流引起的,因此可归类为化学方法,然而电极上所析出膜的成长和形态受到物理作用的影响,因此该方法也涉及物理过程。电沉积方法在制备高纯度材料、薄膜材料和一些复杂结构材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具体实验步骤是将电极浸入含有金属离子的悬浮液中,外界施加电压的作用下通过电化学反应使金属离子沉积在电极表面,从而制备出金属沉积物或膜。


然而,电沉积法对装置和设备的要求较高,往往需要进行防腐处理,以避免材料在负载物上被腐蚀,故制备技术有难度。而且,采用电沉积法制备纳米材料时,往往需要加入活性剂等物质,不同的实验条件、添加剂和稀土质量比例等因素可能导致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针对电沉积法的规模化生产问题,如提高沉积速率、优化设备设计、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等进行研究,以适应工业生产需求。探索电沉积法在新兴领域如纳米发电机、生物医学植入物和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潜力。


1.7 化学气相沉积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一种常用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其主要机理是将金属有机化合物或卤化物等易挥发的前驱体物质与惰性气体(如氩气)等混合,通过高温气相反应沉积在衬底上 。采用CVD制备纳米材料时,由于反应条件易于控制,故能够制备出精确组分的材料。CVD需要特定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或卤化物等易挥发的物质作为反应原料,而且还需要反应设备和气流控制系统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制备成本相对较高。


未来,还需研究和发展低温CVD技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避免高温对基底材料的损伤。开发能够实现对特定区域或基底表面进行选择性沉积的技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器件的集成度。探索通过CVD合成具有多种功能(如光电、磁性和机械性能)的材料,以拓展其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开发使用无害或低害的前驱体和废气处理技术,降低CVD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解决CVD在规模化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如提高生产速率、降低成本和保证产品的一致性,以满足工业应用需求。继续探索CVD技术在合成新型纳米结构(如纳米孔洞、纳米管和复杂纳米架构)方面的应用潜力。


1.8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主要机理是利用特定的化学反应使金属离子与沉淀剂共同沉淀,从而实现金属元素的纯化、富集和有效利用,最后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可制备各种纳米材料。具体的制备步骤:将金属氯化物或硝酸盐等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盐溶液,然后加入适量的化学沉淀剂,从而产生共沉淀反应,再经洗涤、干燥、煅烧等后序处理过程可得最终材料,一般常用的共沉淀剂包括氢氧化物、碳酸盐和草酸等。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材料具有诸多优点,如实验原理简单、便于操作、易于批量化生产和收集产物等。而且,通过改变溶液pH、反应温度、沉淀剂性质等实验参数,可以实现对产品性质、形态、尺寸的多种调控。截止目前,采用该方法已制备了碳酸盐、荧光粉、磁性材料、金属氧化物,制备了具有高效催化性质的金属催化剂,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催化剂、生物传感器,制备了用于颜料、烧制器等行业的材料以及其他功能型材料,如液晶显示器用荧光粉等。


共沉淀法还需要研究如何精确控制纳米材料的尺寸、形状和表面结构,以优化其性能和提高其在特定应用中的效果。改进共沉淀法,减少有害副产品的产生和环境污染,推动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解决共沉淀法在大规模生产中面临的均匀性、产量和成本效益等问题,以满足工业需求。深入研究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材料在药物输送、诊断和治疗(如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并确保其生物兼容性和安全性。


1.9 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法


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法(阳极氧化铝AAO)是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重要方法,其机理是经退火的高纯度铝片在室温下的酸性溶液中阳极氧化而成的。这种氧化铝膜由孔径大小一致,分布均匀且紧密排列的六边形孔洞或圆形孔洞所组成,其孔径大约在10~200nm之间,孔的密度可达109~1011/cm2。它不同于一般的由径迹刻蚀而制得的聚合物膜。多孔氧化铝膜具有孔径小且各柱状孔彼此独立,并垂直于氧化铝膜表面的特点,故避免了因孔倾斜而导致的孔孔交错现象。氧化铝膜的这些特点为制备纳米阵列复合材料提供了可实施性。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在室温下进行纳米阵列材料前驱体的合成,并且组装出的纳米线或纳米管相互平行,呈六角规则排布,孔径可调,其形成过程和机理又容易解释。而且还可通过调节有序孔的纵横比和孔间距来实现对纳米结构单元及其阵列体系性能的调制。此外,氧化铝膜在高温下可以保持结构稳定,即使经高温退火之后仍能保持内部有序孔的排列。因此,阳极氧化铝模板法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组装纳米阵列材料的重要方法。


采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法制备纳米产物时,一般先将氧化铝模板浸入金属离子溶液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如添加沉淀剂、烘干、焙烧、还原等步骤,使金属离子变为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纳米颗粒,整个过程保持氧化铝模板的形状和大小不变,最终得到纳米材料。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法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AAO 模板的孔径大小、孔道排列和深宽比,以满足不同应用对材料结构的要求。研究将多种功能集成到由 AAO 模板制备的纳米结构中,例如结合电子学、光子和生物医学功能。利用 AAO 模板制备的纳米材料的自组装特性,开发智能化材料和器件,如自修复材料和智能响应材料,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1.10 生物法


生物法主要是指利用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提取物作为反应体系从而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生物法制备纳米材料具有很多优点,如一般不需要使用有害的化学试剂,生成的产物往往是可降解或无毒的,即环境友好;通过生物体或生物体提取物可在温和条件下合成纳米材料,反应时间短、产物纯度高;生物体内含有丰富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等,这些分子可在制备过程中作为模板或催化剂,从而实现纳米材料的定向生长和精准控制。简言之,生物法是一种易操作、快捷且低成本的制备方法,适于推广应用。鉴于生物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独特优点,目前已在生物医学、催化剂、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的生物法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生物法合成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机制和生物分子路径,以优化合成过程和提升产物的质量。开发新的生物合成策略,实现对纳米材料尺寸、形状、结构和组成的可控合成。系统评价生物法制备的纳米材料的生物兼容性和潜在毒性,以确保其在临床和环境应用中的安全性。研究如何通过表面修饰和功能化增强生物法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扩大其应用范围。克服当前生物法合成纳米材料在规模化生产方面的挑战,如产量低、生产周期长等问题,实现工业化生产。探索利用生物法合成新型纳米材料,如多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生物法制备纳米材料将继续拓展应用领域,为生命科学和纳米科技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结语


在比较上述10种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优势时,需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包括材料的类型、所需尺寸和形状、成本、环境影响以及制备过程的复杂性。高温固相法适合制备高稳定性和耐高温的陶瓷纳米材料,但其能耗较高,且可能需要昂贵的设备。水热法适用于制备多种类型的无机纳米材料,特别是晶体结构,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有利于控制晶体生长,但可能需要使用有毒溶剂或高温高压设备。微波水热法与传统水热法相比,微波加热可以显著减少制备时间,提高能源效率,适合快速合成纳米材料,但可能对某些材料类型有限制。溶剂热法类似于水热法,但可以使用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有助于合成在水中不稳定的材料,并且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溶剂来调整材料的性质。溶胶-凝胶法适合制备金属氧化物和复合纳米材料,具有步骤相对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但后处理如干燥和煅烧可能较为繁琐。电沉积法通过电化学方法在电极上沉积材料,可以精确控制纳米结构的形貌和尺寸,且成本较低,但对设备和工艺控制有较高要求。化学气相沉积适用于制备高质量的单晶纳米线或薄膜,能够实现良好的尺寸控制和纯度,但通常需要昂贵且复杂的设备。共沉淀法是一种简单的溶液相方法,适合大规模生产纳米氧化物,优势在于成本低廉和操作简便,但可能需要额外的热处理以得到所需物性。AAO用于制备具有规则孔洞结构的纳米材料,如多孔氧化铝,可以获得高度有序的纳米结构,但通常限于薄膜或薄片形态。生物法利用微生物或植物提取物作为模板或还原剂来合成纳米材料,对环境友好,但可能需要优化生物条件,且产量相对较低。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没有一种方法在所有方面都是最优的,选择最合适的制备方法取决于目标材料的特性以及制备过程的具体要求。例如,如果需要环境友好且成本效益高的方法,生物法可能是最佳选择。而如果目标是获得高纯度和高度有序的纳米结构,则可能会选择溶剂热法或化学气相沉积。在做出选择之前,需要仔细评估每个方法的优缺点。随着纳米科技的不断进步,预计将出现新的制备方法、应用场景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方向,推动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和发展。



END


来源:《化工新型材料》2024年第8期